“稳中有变”不仅意味着风险挑战在加大,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外部压力将会倒逼国内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稳中向好
▌1.经济稳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连续三年在6.5%~7.0%的区间内运行,季度之间也较为稳定。2018年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分别增长6.8%、6.7%和6.5%,上下波动仅0.3个百分点。三大产业继续呈现三产增长较快、二产调整的态势。
▌2.物价基本稳定
♢ 一是CPI增幅保持在3%的预期和调控范围内。1~11月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主要是食品类价格有所回升所致(前11个月累计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核心通胀率保持稳定,并有所下降。1~11月累计,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 二是PPI涨幅明显回落。1~11月累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3.8%,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
▌3.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9万人,超额完成年初目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各月均稳定在5%以下,其中25~59岁主要就业人群调查失业率为4.4%,均处于多年来的较低水平。
▌4.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得到改善
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逆差128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56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缩小786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29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16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292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10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625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4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1100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471亿美元。
▌5.去杠杆取得积极成效
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规章,促进杠杆率逐步下降。9月末,社会融资总规模增速降至10.6%,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回落3.8个和2.8个百分点,正在接近同期名义GDP增幅,显示我国宏观杠杆率在逐渐趋稳。
同时,影子银行债务萎缩,表内贷款增速较快,杠杆结构得到优化。此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得到抑制,企业负债率下降。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7%,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6.新动能继续高成长
♢ 一是中高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前11个月累计,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1.6%。
♢ 二是新产品增长较快。1~10月累计,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产量分别增长54.4%和19.6%。
♢ 三是新商业业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前11个月累计,全国网上零售总额80689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2710亿元,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2%,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 四是高端服务业发展迅速。1~10月累计,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3%、15.3% 和13.8%。
▌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提升
♢ 一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上升,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34.6万亿元,同比增长7.7%,比第二产业增速高1.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3.1%,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2.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比第二产业高25.3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6个百分点。
♢ 二是工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企业效益有所提高。前11个月累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即工业仍处于调整过程中,但结构在持续优化升级,主要表现为高端制造业增长较快,而传统的轻纺工业、一些重化工业增长持续放慢。企业效益继续好转。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212亿元,同比增长13.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4%,同比提高0.24个百分点。
♢ 三是消费拉动力继续增强,成为新阶段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据测算,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消费持续稳居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说明我国经济的需求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 四是补短板力度加大,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提高。精准聚焦基础设施、农业、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重视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动能培育方面增强了补短板的迫切性。
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稳中有变”
2019年及以后的二、三年,我国经济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宏观与微观经济层面均会有明显反映。
▌1.宏观经济方面,经济增长将继续下行,但仍能保持在合理区间
综合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三大方面:
♢ 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及全球经济减速将对我国出口增长及就业产生较大压力。美国对我国提高关税措施的影响将会在2019年一季度开始显现,2019年我国出口可能出现负增长。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首先会导致加征关税商品清单中的行业及企业就业减少,长期也必然波及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及企业的就业。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还会对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产生影响,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外转移,可能导致较为密集的群体性失业。
♢ 二是房地产调控的压力。促使房地产“超级繁荣”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的高杠杆及不断放大的住房投机性需求。房地产泡沫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已经比较严重,累积了较大的行业风险和金融风险。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已出现降温态势,预计2019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下行的压力将增大,房价总体将趋于下降,部分地区下降幅度会较大,这对经济增长会形成一定压力。
♢ 三是经济短周期下行的压力。近几年我国经济季节性波动减小,主要是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但经济总是呈现周期性波动的。2016年中期我国经济进入周期性上升期,这一上升趋势(稳中向好)到2017年4季度或2018年一季度达到峰值,2018年中期后则进入周期性下行阶段,预计周期下行至少将延续到2019年,甚至要到2020年中期后才逐步结束。
以上三大压力叠加,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将出现较前几年更显著的调整,估计自然调整幅度可达0.5~1个百分点。
由于国家正在采取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将会对经济增长起到较明显的稳定作用。
预计2019年我国GDP增速仍将维持在6%以上。与之对应的是失业率将有所上升,预计全国调查失业率将上升到5.3%左右。
CPI增幅与2018年基本持平,原因是物价有上涨因素,也有下行因素,粮食及食品类价格将适度增长,而工业品或非食品类价格则会因总需求有所放慢而有所下调。
PPI增长则会延续2018年下半年的走势,继续放慢,预计增长2%~3%。
▌2.微观经济方面,预计将呈现“需求、价格、效益”三降的走势,不少行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受国内消费需求继续放慢及出口需求将出现较明显调整的影响,企业面临的需求压力将加大。需求放慢,价格将会走低,对于工业品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因为我国不少行业出口依存度较大,出口放慢将使企业销售收入下降,从而加剧市场价格竞争;需求放慢和价格走低,必然影响企业效益。
前两年我国工业企业效益普遍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PPI的大幅回升,使部分生产资料行业效益大幅改善。而2019年这一状况将会有重大改变,一些资本品生产的企业利润增长将会显著放慢。
虽然一些较明显的内外压力,促使我国经济形势“稳中有变”,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行业间、区域间均有很大回旋余地。“稳中有变”不仅意味着风险挑战在加大,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外部压力将会倒逼国内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对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几点建议
▌1.适当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多重压力考虑,同时兼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求,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应调到6%~6.5%,把保6%作为底线。
从效益角度看,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1:1的关系转变为1:1.5或1:2的关系,即效益提升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当效益提升到1.5个百分点左右时,即使经济增速降至5%,经济运行也会处于良好状态。
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依然偏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使经济结构调整处于宽松稳定的环境之中。适当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既是“降压”,也是为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适当“加压”。
▌2.以稳就业、激活力、扩大开放为主要抓手,稳经济增长预期和趋势
“六稳”的核心是稳就业,稳就业才能从根本上稳预期、稳发展信心,这也是中央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时强调稳就业而未直接提稳增长、且把稳就业放在首位的原因。
还有一个考虑是防止出现过度强调短期稳增长而带来的问题。高就业、低通胀是经济处于良好状态的标志,也可以把这一组合当成宏观经济的总质量和效益指标来看待。
就我国宏观调控手段和能力来说,实现短期更高的稳增长是可能的,但如果过度用力,不仅会浪费资源、造成新的产能过剩、使已高企的宏观杠杆率继续攀升,还会影响培育新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适当降低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把稳就业、激活力、扩大开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不仅会起到短期稳增长趋势和预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兼顾到长远发展战略。
激活力、扩大开放,才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形成长期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建议可从六个方面协调推进稳就业:
►一是振兴“街道经济”,增强传统服务业就业容量;
►二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降税降费力度,形成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使稳定就业的基础更加牢固;
►三是切实有效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延长重点制造业产业链、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产业链,来提高产业、产品竞争力和扩大就业容量;
►四是鼓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挖掘新型就业的巨大空间;
►五是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提高服务业就业容量和质量;
►六是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扩大农村就业容量。
▌3. 为企业减负,必须降税与税改并重
在“稳中有变”的新形势下,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稳就业、稳投资、防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下行以及PPI增幅明显回落,税收增长可能显著放慢,会使降税的空间压缩。
企业税负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税制不合理,间接税占比过高,必然导致企业税负高,所以降税与税改要并重,“税改+减税”的组合才是从根本上减轻企业税负的关键措施。
建议对我国现行税制结构进行重大改革:
❶ 直接税要增份额,明确时间表和量化指标;
❷ 个人所得税要搞综合制,重点针对高收入群体;
❸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开征以房地产税为代表的财产税;
❹ 进一步改革增值税、消费税和资源税,实行有减有增。
▌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苦练内功,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这“五个坚持”就是经济发展要保持的战略定力,其核心思想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继续着眼微观机制问题的解决,也要着眼宏观体制问题的解决,当前尤其要把重点转向宏观。
♢ 微观上,要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重点是“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尤其要在补短板上下功夫。
不仅要补“民生、生态、扶贫”的短板,更要补“创新能力不足”这一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关键短板,全面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效的宏观、微观激励创新发展的机制。
♢ 宏观上,要全面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财税、金融体制,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和现代金融制度。
一方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彻底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继续简政放权,建立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来管理经济,最重要的是要加快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一时难以退出的,要放宽行业准入限制,促进民营资本发展;要加大服务业的对外对内开放力度,对垄断行业的非垄断环节也要全面向市场开放。
另一方面,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现代税收制度和现代金融制度。加快建立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从根本上减轻企业税负并能够有效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金融改革的关键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加快资本市场改革,为企业融资多元化、化解创新风险、提高资产重组效率,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发展基础。
▌5.坚持去杠杆和加强房地产调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高杠杆和日趋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是我国经济的重大风险隐患。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做出“稳中有变”的新判断同时,发出了坚定去杠杆和下决心解决房地产问题的重要政策信号。
2019年,宏观经济政策在抵御外部风险的同时,仍然将突出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最难的是化解重大风险中的“去杠杆、抑泡沫”,结构性去杠杆的重点应放在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膨胀和促进房价向合理水平回归。
2019年的房地产政策要保持战略定力,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❶ 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不搞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❷ 实施“只鼓励一户一套”住房政策,加快出台房地产税法;
❸ 为配合实施“只鼓励一户一套”住房政策,必须对金融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真正体现鼓励自住需求、抑制投资需求的差异化政策的要求。